•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Slider
:::
  • 跑馬燈測試1
  • 跑馬燈測試2
  • 跑馬燈測試3
  • 跑馬燈測試4
  • 跑馬燈測試5
  • 跑馬燈測試6

112學年度閩南語教學計畫

臺南市六甲區六甲國小附設幼兒園

112學年度閩南語沉浸式教學實施計畫

  • 目的
  • 培養師生將閩南語融入日常生活中,並鼓勵使用閩南語進行教學活動。
  • 閩南語融入幼兒園的例行性活動、全園性活動和在地課程活動,透過互動參與式教學方式,讓幼兒在自然的情境中表達閩南語的聽說能力。
  • 提升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閩南語沉浸式教學知能,老師能透過多元策略引導,讓幼兒將閩南語延伸到家庭裡的親子互動。
  • 現況分析
  • 地理位置與文化

六甲國小位於六甲區,六甲之命名據傳說乃三百六十年前,鄭氏時期鄭成功參軍陳永華駐軍在此,開墾荒地,最初開墾面積有二甲、六甲、七甲不等,於是以面積為村號,后遂沿稱為二甲、六甲、七甲等村合併為一鄉,六甲位屬中心,故稱為六甲鄉。自日治時期開始「六甲」為地域名號,乃係當時,之所以合併二甲、六甲、七甲、為一支廳時,「六甲」位在中心地帶,故名。

  • 文化背景與推廣

六甲區的二甲及七甲兩里,上百支煙囟齊冒白煙的景象,將六甲地區粉妝成一個基礎工業城,當時運送紅瓦的牛車絡繹於途。早期台灣嘉南平原的建築材料取之大自然,至於磚材的使用,傳說是自荷蘭時期,請中國福建磚匠,造窯燒磚建築城牆,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來台,參軍陳永華教民燒瓦建屋,台灣的磚瓦利用才擴展開來,而六甲區則為臺南市的『磚瓦之鄉』。因此藉由閩南語沉浸式計劃,邀請地方的耆老到校用閩南語溝通模式向園內老師介紹有關磚窯的文化歷史以及相關的建築材料名稱,透過社區與學校幼兒園結合,落實閩南語沉浸式教學,並營造多元且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可以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背景之外,更能夠用閩南語來推廣自己的家鄉文化。

  • 園所規模與現狀

本園112學年度共有5個班(4班三歲以上、1班兩歲專班),一共有5位正式教師、3名代理教和3位教保員,皆能聽、說閩南語,於日常生活、教學及親師溝通上,都能使用閩南語進行溝通。目前大部分幼兒能聽懂閩南語,日常生活指令能使用閩南語進行溝通,本次為第二年申請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希望能在第一年閩南語實施的基礎上,更落實閩南語教學,並能夠結合在地文化、融入教學,期待透過第二年的閩南語教學計畫,增添更多閩南語相關教材及資源,讓幼兒及老師能有更多豐富資源可以使用,提升幼兒及老師對閩南語的溝通能力。

  • 資源條件
  • 園所附近是否有相關資源,例如:社區、閩南語專家學者、耆老等

園所可邀請閩南語專家學者來提升園內老師對於閩南語沉浸式教學的能力及邀請地方耆老來增進園內老師對於在地文化背景的認識以及推廣。

  • 園內教職員工閩南語聽說讀寫能力

園內教職員工平時在日常對話當中就經常使用閩南語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之一,教保服務人員皆具備聽說能力,讀寫部分於第一年計劃有邀請閩南語講師入園提供資源,但仍需要進一步學習,希望能再藉由參加閩南語沉浸式的師資培訓研習及工作坊活動來提升園內教師讀寫能力。

  • 園內教學資源
    1. 目前於幼兒園室內外環境有設置閩南語的情境布置,園內室外環境如文字海報、教學資源等,教適內於學習區中有自編閩南語教材,像是教學海報、閩南語歌曲字報等,並放置音訊設備,提供聽說讀閩南語的機會,營造閩南語沉浸式教學情境。
    2. 班級教室都有影片播放設備,能讓幼兒觀看閩南語教學相關影片,透過影片互動,能讓幼兒可以培養聽說能力,自然而然學習閩南語。
  • 實施期程

     自112年8月1日起至113年6月30日止。

  • 實施方式
  • 課程部分
  1. 學習環境
  1. 目前室內外已有基本情境布置,戶外如走廊牆面、洗手間等空間,第二年進而延伸至幼兒園其他共公共空間,如遊樂場、家長接送區等,室內如學習區的語文區中已設置閩南語繪本、CD聽讀、自編教材等,進而延伸至其他學習區,使閩南語更能融入整體環境,而不是只限制在語文區中。
  1. 課程規劃

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名稱

教學重點摘要

每日08:30~09:30

大肌肉活動

從大肌肉活動過程中,融入閩南語為日常溝通練習。

每日10:00~11:00

學習區活動

(分享與討論時間)

進行學習區活動時,透過活動過程中的分享與團體討論時,讓幼兒在自然情境中,能使用閩南語溝通與表達。

每日15:00~15:40

臺灣囡仔歌唸謠

每週教唸一首臺灣囡仔歌,老師透過互動及遊戲的方式讓幼學習閩南語。

 

  • 預期效益
    • 營造師生運用閩南語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喜歡且習慣於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閩南語來溝通。
    • 透過課程活動的進行,透過閩南語沉浸式教學模式之學習環境並結合在地文化,提升閩南語之使用頻率,達到保存閩南語與在地文化之目的。
    • 精進教保服務人員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能力,讓閩南語成為主題活動、課程、學習區最主要的語言,且規劃合宜的課程與學習活動。